卡片盒(Zettelkasten)笔记法

阅读卡片笔记写作法与产品沉思录的文章体感。

学习学习再学习

Why


首先,为什么不是学者,也不打算著书立说,却仍然需要学习如何写作?这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认知:

  1. 知识不是信息的零散堆叠,而是要进行信息组网。所谓知识是用于生产和创造的信息,只有当你脑海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之后,知识才能发挥价值。

    Untitled

  2. 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思考:人脑最强特性就是进行**模式识别,即对事物进行分类汇总,以及两个事物之间的关联。人类并不擅长记住信息里零散的点,而更容易记住知识中的连接线**。

  3. 要祭出这句名言:写作不是思考的结果,而是思考发生的媒介。或者我更愿意称之为,写作是思考的刻意练习。尽管确实存在思辨能力超群的人,但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讲,写作是练习思考能力最有效的方式。在我们学习骑自行车、游泳,乃至于编程时,都会强调可以练习的必要性;但思考却没有,思考的刻意练习就是写作。

总而言之,想要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,必须要经历写作这一过程。

How


既然写作如何重要,我们应该如何开始呢?我们可能都有迫使自己去咖啡馆写作,或者对着空白文档憋年终总结的经历,但大部分人面对难题最大的选择还是拖延:面对一无所有的空白文档,我们更倾向于先来两把游戏再说,而不是开始提笔奋斗。

这里其实有一个很大的误区:通过消耗意志力培养习惯是不可持续的

而高效率的人不会与阻力作斗争,我们可以通过设定领域、人设、系统来保持习惯。

  1. 领域:聚焦几个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,对于其他领域的信息保持兴趣,但未必要转化为知识。对于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,保持聚焦显得尤为重要。

  2. 人设:这里讲的其实是身份认同带来的自我实现。如果对自己有一定的身份认同,比如,我是一个不错的管理者,或者我是一个羽毛球专家,这些都会让自己主动开始探寻学习(管理书籍、练习羽毛球等)。

    管理模型中所谓的角色认知与之非常类似:当管理者认同自己的管理身份之后,做事情才会产生全局视角,逐渐脱离 IC 和执行者的身份。

    Untitled

  3. 系统:这里指需要一套笔记系统(许多笔记系统称之为第二大脑),来辅助我们在创造之前积累一些素材。

    Untitled

    正所谓不要从零开始创造:经历过对着空白文档憋年终总结的朋友们都会深有体会,但如果你有一些日常积累,(如周报、月报、季度总结之类)在写年终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痛苦。

    日常写作也是一样,针对定向话题的写作需要预先准备。比如写这篇文章之前,我已经针对『如何构建笔记系统』这个话题在 flomo 上记录了十余张卡片,在编写的时候只需要思考如何把这些零散的想法串联起来即可。

System